我國國內物流總額已在2016年達到229.7萬億元,但與發達國家相比,我國物流費用與GDP的比率高出全球平均水平3%,其中人口紅利的消失、倉儲管理及運輸環節費用是主要原因,物流行業的運行質量有待提高,降本增效是現階段國內物流行業的發展重點。匹配降本增效的是物流科技的提升,物流科技是指在物流活動中所運用的各項技術手段,包括大數據、云計算、物聯網、智能軟硬件等。以點帶面,推動物流行業科技化轉型升級是關鍵。
近年中國的人口紅利不斷消失,而現今物流行業人力要素比重相當大,成本不斷提高,未來依靠人力要素投入促進行業發展的模式不再可行,自動化、創新技術出現后,人工生產將逐漸退居幕后,維持人工生產的企業將在人力成本的沖擊下崩潰。自動存取系統、自動導引車、電子掃描儀、條形碼以及機器人的應用,物流生產進入自動化階段,整合各項傳統科技與新興科技,以互聯網、大數據、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為物流增效。
引入自動化是必須的,以自動化為基礎,發展智慧物流。
倉儲作業自動化在國內外已經發展多年,未來趨勢是提高智能化水平,根據商品的件型、重量、銷量、交付時效等屬性,設計不同的作業流程,并采用相匹配的物流智能化系統進行操作。以大科技主研發的智能化系統,在運輸、分揀和派送環節的輔助駕駛、編隊運輸、倉儲自動化及機器人分揀、智能終端已經實現應用。隨著購物場景的碎片化以、交付地點的動態化及醫療行業專業化,未來在實現無人化作業的同時,會基于實時定位的應用,在使用終端某個動態節點實現交付,與使用者的工作及場景完美融合。
車貨匹配,整合分散的公路物流,針對傳統貨運信息不暢、運行效率低下、成本高企的問題,在“互聯網+物流”的推動下,車貨匹配平臺在2013年和2014年間快速涌現。以往傳統匹配方式主要通過線下實體,包括配貨站、公路港、物流園區等進行信息發布、售賣等。當互聯網介入后,形成了虛擬車貨匹配平臺,利用互聯網,通過物流APP、WEB或其他系統的開發,將線下車源、貨源等進行整合,并在線上發布信息進行精確匹配,由此解決物流信息不對稱性問題。縮短配貨時間,降低空駛率,節約運輸成本。
創造價值,需要創新的驅動。供應鏈的創新驅動物流倉儲行業的降本增效,降低生產成本、提高生產效率,從物流倉儲環節挖掘潛力,是企業第三利潤來源。